NEWS
紧密跟随国家产业指导及技术发展
微显示科普——OLED像素排列浏览数:409
之前在OLED彩色化技术一文中提到,OLED手机屏多采用FMM直接彩色化的方式形成RGB子像素,今天聊一下这些子像素的排列方式。LCD一般为RGB子像素大小相同肩并肩排列,OLED则一般不采用这种方式,这是因为OLED RGB材料的效率不同,寿命不同,尤其是蓝色OLED材料,其寿命最差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OLED蓝色子像素面积会更大一些,同时RGB像素个数不再是1:1:1。常见的手机屏OLED像素排列方式如下表。

图片

三星在其第一代OLED手机Galaxy S上采用了Pentile的像素排列方式。其特点是每个像素由RG或BG构成,对比相同分辨率的RGB排列,画面缺失了一半的B和一半的R;同时将B和R面积增大,增大像素面积可以降低同样亮度需求的电流,继而达到提升蓝色和红色像素寿命的效果。

Pentile排列方式改善了面板寿命,但等效像素密度约为相同分辨率RGB排列的70%,这导致画面清晰度下降,同时由于其特殊的排列方式,还会在一些特定画面出现如彩边、网纹、颗粒感等问题。

彩边:显示垂直方向的黑白分界线时,如文字边缘,由于左侧绿色像素的缺失会出现“彩边”现象。显示45°倾斜黑白分界线时,由于只有红色像素,白色画面的左上侧会出现红边。为改善该问题,利用算法在边缘处点亮一些本该熄灭的子像素以补充色彩,但会导致原来平整的边缘出现锯齿,当分辨率足够高时,锯齿现象才会变得轻微。

图片

网纹:在显示黄色画面时,绿色和红色像素亮起,蓝色像素熄灭,由于蓝色像素面积较大,就形成了黑色斑点,出现“网纹”现象。
图片
颗粒感:与网纹类似,显示淡橙色画面时,红色像素亮度为100%,蓝绿亮度为50%。此时由于蓝色像素较大,蓝绿暗区连接,造成红色像素比较突出,出现“颗粒感”现象。
图片
为了改善上述问题,三星继续开发了新型的像素设计——钻石排列,其每个像素依然采用RG或BG,因此RGB像素个数比与Pentile相同。该像素将BG和GR成菱形排列,因此被称为钻石排列。钻石排列通过对像素形状和角度的改变,极大地改善了文字显示时的彩边以及网纹和颗粒感问题,提高了画面的细腻程度。同时其等效像素密度相比Pentile也有所提高,达到RGB标准排列的80%。
图片
三星主流OLED显示屏均采用钻石排列,由于专利限制国产屏厂各自开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像素排列结构。如天马的Delta排列,其特点是每个像素由RG或RB或GB构成,因此其RGB个数比仍为1:1:1,但整体数量相比标准RGB少了1/3,其等效像素密度更低,~67%。这就造成了Delta屏幕显示细腻度差,同时也存在文字彩边问题。
图片
此外,华星开发了珍珠排列,对三星的砖石排列做了一些修改。将R和B由四边形变成了星形,将G由四边形变成了椭圆形。该变动可以更好控制子像素间的距离,有利于提升开口率。三星的钻石排列、华星的珍珠排列以及维信诺开发的晶钻和鼎型像素排列,都可以视为一个家族,被称为钻排或类钻排。
图片
2in1排列坊间称周冬雨屏,是BOE自主研发的OLED像素排列方式,可以视为Delta屏的改版,其排列方式为R-G-G-B,不同方向其等效像素密度有所不同,50%~79.5%。据称该排列方式有利于提高像素开口率和分辨率。
图片
由于OLED像素排列相比普通的RGB排列方式复杂且需要共用子像素,因此其子像素渲染算法难度大,且其性能优劣会极大地影响显示效果。
以上是常见的手机OLED屏的像素排列方式,此外OLED还应用在大屏电视和微显示屏(Micro OLED)中。有些采用了白光+CF的发光方式,但也面临蓝光衰减较快的问题,因此同样需要对像素设计进行优化。如LG的WOLED屏采用W-R-G-B排列方式(加入白光子像素提高亮度),三星的QD-OLED采用的是R-G-B三角形排列,Sony采用的类似Delta的G-B R-B排列,以及JDI发布的eLEAP展示的一种OLED排列通过加大蓝色像素面积以补偿蓝光亮度和寿命。


图片

OLED的像素排列和算法在不断优化,同时蓝色OLED材料的性能也在提升。未来当蓝色OLED材料性能不再是问题,也许OLED的像素又回归到常规RGB排列方式。

声明:部分图片系网络编辑转载,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显示行业技术和信息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。


服务热线:

0554-2118900

地址:波顿科技园万科云创B座1705单元
邮箱:XSJ168@bcdtek.com

Copyright © 2024 Www.bcdtek.com
粤ICP备2020114654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