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显示器是相比于常规显示器屏幕尺寸更小的显示器,其尺寸范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,通常不超过3英寸。一般认为,用于VR/AR、智能手表、枪瞄炮瞄、EVF上的显示器被称为微显示器。而这些显示器又分两种,一种需要光学系统进行放大,一种是直接显示。对于VR/AR,全部是需要搭配光学系统的。
作为显示器,其重要指标包括分辨率、刷新率、色域、亮度、对比度、响应速度等。同时,作为近眼显示,还有FOV(视场角)、PPD(角解析度)、重量&体积等需求。这里重点介绍几个比较关键的指标。
VR/AR领域有一个词叫做纱窗效应,简单理解即看着模糊,其主要原因就是解析度不够。一般认为人眼的解析度为~60ppd,意味着要做到60ppd的图像,才能实现视网膜屏的效果,如图一。
图一:人眼可视角度和极限分辨率示意图(图源:poppur)
PPD的计算公式如下:
d: 眼睛和像的距离
根据公式简单推算一下,在3m处投射出一个55寸的4K(2K屏*2,双眼叠加)屏幕ppd大约为33,如表一;而如果在3m处投射出一个55寸的8K(4K屏*2)屏幕ppd大约为65,因此未来要实现retina display,4K的微显示器必不可少。
表一:PPD与分辨率、屏幕尺寸、观看距离的关系@2K屏*2
进一步的,如果该55in 8K的像是由两个1.3in的微显示器放大生成,则该微显示器ppi要在4400以上(iPhone13的ppi为460),可见如要彻底消除纱窗效应,对微显示器的分辨率要求是非常高的。
根据上述人眼的视场角特点,通常认为FOV>120°可实现较好的沉浸感。根据下述FOV的定义公式,可以看出FOV由投射出屏幕大小和观看距离(成像距离)决定。简单计算一下,在1m处投射出一个65in的屏幕,FOV大约是123°,可见这个指标还是非常之高的。这里只讨论了横向FOV,未讨论纵向FOV。
横向FOV = 2*arctan(横向尺寸/2d)
d: 眼睛和像的距离
由PPD和FOV的定义可以发现,当微显示器的分辨率已经确定时,如果投射出的屏幕越大、成像距离越近,则FOV越大、PPD越小;如果投射出的屏幕越小、成像距离越远,则FOV越小、PPD越大。即FOV和PPD是tradeoff的关系,如果把FOV做大,即意味着把PPD做小。
补充一点,刚提到人眼实际只能看清聚焦点处很小的距离,根据此特点,结合眼动追踪技术,可以实现如下效果:只针对人眼注视位置进行高解析度的图像渲染,其他区域采用低分辨率图像渲染,随着注视位置的变化,不同位置的图像渲染解析度实时变化。但是注意,这里带来贡献主要是算力的节约,实际上对屏幕而言,还是需要以最高解析度为标准,只不过不同地方呈现的画面解析度不同。
这里主要是要讨论VR的延迟感,其中涉及三个概念:1,响应速度,一般用GTG(Gray to Gray)表征,指某两个灰阶亮度之间10%~90%的变化时长;2,刷新率,指显示屏每秒画面被刷新的次数,或者理解为每秒可呈现的图像数;3,帧率(或者说每秒的帧数,fps),通常指显卡每秒能输出的图像数,不过我们一般理解是实际成像数,如游戏中呈现的fps57指的是每秒实际呈现57张图像。
直接对人眼起作用的即是fps值,该值与显卡的帧率和屏幕的刷新率均有关系,利用垂直同步、Gsync、Freesync等技术达到信号输出和屏幕显示比较好的搭配(有效帧数最大化)。一般会认为刷新率高,响应速度就更快,但两者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,也可以存在而响应速度不高但刷新率很高的情况,这里不展开。但是可以这么理解,高响应速度(较少拖尾效应)和高刷新率,是实现高fps的先决条件。
图三:不同刷新率的效果(图源:87870.COM)
对于人眼,需要多少fps才能感觉不出延迟感呢?有人说60,有人说90,有人说无穷大,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结论。姑且按60fps算,那么对刷新率需求就是≥60Hz。但上述是指静态模式,而佩戴VR眼镜时,会经常遇到头部转动的情况,转速可轻松达到120°/s,即1帧内转动了2°,此时如果画面没有刷新,就会感到明显的拖影感。通常解决的方法是提高刷新率同时降低余晖(对LCD是提高响应速度,对OLED是减少发光时间),因此60fps实际是远远不够的。关于VR的延迟感,又分帧间延迟和和帧内延迟,如果小伙伴们有兴趣,我们可以后面再详细聊聊。
亮度也是非常关键的指标,不过微显示器需要经过光学系统进入人眼,因此有两个指标,一个是显示亮度,即显示屏出光亮度,一个是入眼亮度,即经过光学系统后人眼感受到的亮度。目前光学系统的光损比较严重,如pancake技术,光损一般超过90%。VR是封闭环境,对亮度要求相对不高,假定入眼亮度为100nit,如采用pancake,显示屏亮度需要1,000nit以上。AR则完全不同,因为其背景为真实环境,一般认为显示亮度要高于环境亮度5倍才算清晰,白天环境亮度轻松达到10,000nit以上,因此对入眼亮度要求是非常高的,在光学系统光损如此高的情况下,对显示器的亮度要求非常之高(如果不采用墨镜等遮光方案),即使达到亮度要求,功耗也是无法忍受的,因此还需要微显示器和光学系统一起努力。
微显示器几个重要的指标如上,具体规格标准尚未形成共识。最近Meta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——视觉图灵测试(Visual Turing Test),即达到人无法分辨是显示器还是真实环境的效果,相信各项指标和对应的规格标会准逐渐明确。